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

生态城持续推动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改革 释放创新活力
发布日期: 2022-10-31 15:55      来源: 区科技局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5年7月,在滨海新区政府的支持下,生态城管委会与清华电子系签署一期合作协议,合作成立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院),2021年1月,双方以“合作共赢”为原则签署二期合作协议。电子院建院以来,科技局在管委会的指导下,持续推动电子院向“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并与电子院一同,在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突破。通过大胆探索和实践,现已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

    一、创新管理方式,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改革

    科技局通过调研、走访、深入实践等方式,摸索出一套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的新方法。

    (一)调整支持方式

    在保障电子院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将原有扶持资金分成三部分,包括保障运营费、绩效考核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合作成立基金和支持平台建设)。在保障院所的基础运营外,有效激励院所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用更加灵活的机制,激发院所自我革新的能力。

    (二)引入绩效考核制度

    打破传统院所“吃大锅饭”的运营机制,首次引入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绩效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严格把控院所发展方向、运营质量,使院所的发展与区域需求紧密绑定。绩效考核指标,包括科技指标、经济指标两部分,13条具体考核指标,涵盖科技企业资质认定、知识产权、营业额及孵化企业纳税等。

    (三)创新融资合作模式

    在二期合作中,拿出1.25亿元用于支持电子院相关产业项目发展,拟将其中6000万元用于与电子院合作组建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剩余6500万元用于支持电子院平台建设和在孵企业发展。


    二、电子院工作成果

    (一)形成一套模式

    电子院在设立之初即按照“四不像”、“四位一体”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架构进行设置。目前,在新区政府和生态城的大力支持下,已初步形成一套“投资+孵化”的服务体系。

    在投融资方面,电子院一方面通过扶持金制度,“不占股份、原值返还、优先投资”,扶持了清华电子系19位老师的28项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积极撬动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组建4支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近7亿元。其中包括新区政府支持设立的2.41亿元清研基金;清南投资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5050万元伟新基金;电子院与泰有基金共同发起设立的1.65亿元华慧泰有基金;电子院联合国内一线创投机构及优秀投资人共同发起设立的2亿元SEE FUND无限基金。截至2021年11月底,SEE FUND无限基金和华慧泰有基金共投资项目41个,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

    电子院在2021年“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考核中以优异成绩,获得全市最高奖励。在2021年新区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评价。

    今年,王旭副市长、王卫东副市长和茂君书记先后到电子院视察,对各方的合作成效、电子院运营模式和电子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要求新区各科研院所要以电子院为样板,进行新型研发机构改革。

    (二)培育一批企业

    截至目前,电子院共挖掘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18个,在生态城注册成立成果转化企业43家,其中4家天津市瞪羚企业、9家天津市雏鹰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个项目获得投融资,获投资总额超过2.6亿元,项目总估值约16亿元。

    2020年以来,电子院招商引入企业48家(2020年15家 ,2021年33家),其中包括同方股份、大族激光两家上市公司的2个子公司,以及极光智能科技、凯芯科技、桉华科技等电子信息产业链创新型企业。

    2021年5月15日,电子院孵化企业华慧芯集团二期高端光电子芯片产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生态城滨海旅游科技产业园。该项目预计投资2.5亿元,已租用1.14万平方米厂房,正式投产后可实现高端光电子芯片流片代工3600万颗的产能,该产线预计2022年9月正式投产。华慧芯集团已完成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6700多万,其子公司华慧科锐获得天津市直接投资最高额度1000万元资金扶持。2021年12月,华慧芯集团“高端光电子芯片中试平台”项目获得2021年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三)搭建一批平台

    电子院现已初步建成“3+3”公共服务平台,即3个公共技术平台和3个公共应用平台。其中公共技术平台包括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电子综合检测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公共应用平台包括医工结合创新中心、新一代融合通信与智慧城市中心、先进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公共技术平台设备投资约1.5亿元,在支持电子院成果转化的同时,面向全社会开放,已为400多位客户提供近500次服务,实现技术收入3000多万元。依托技术与应用平台建设,电子院已基本形成了围绕光电子芯片、医工结合、智慧城市等为主要领域的产业生态圈,聚集上下游企业近90家。此外,通过“技术+应用”平台驱动,电子院培育并聚集了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包括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技创新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中试平台、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资金金额600多万元。

    电子院已自建或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成立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防务装备联合创新中心、光电集成微系统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2个。


    (四)聚集一批人才

    电子院在津培养和聚集了一支成果转化专职队伍,截至2021年11月,电子院及孵化项目共有员工401人,其中获评各类高层次人才25人次,本科以上学历者约85%,硕士以上学历者超过30%,拥有高级职称12人,初中级职称49人。电子院先后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清华大学校级博士生实践基地、院系级创新创业工程硕士实践基地、校级本科生实践基地,与华慧芯集团形成“双博士后工作站”,累计接待本硕博实习共计686人、博士后5名。2019年起,清华电子系安排大部分创新创业工程硕士的研二研三阶段在电子院实践,目前累计实践工硕112名。此外,电子院从清华聘请了30余位教授担任孵化项目首席科学家。

    截至目前,电子院引进的人才中,包括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天津市科技创新人才工程1人,办理天津市人才绿卡5人、滨海新区高层次人才服务证7人,天津市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新型企业家1人、优秀企业家7人、“生态城7层次人才”认定5人、职称提升15人次;累计完成天津市博士后进站补贴及新区在站博士后资助7人次、新区储备人才补贴22人次,累计获得各级人才资助近150万元。


    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生态城有机会和中国顶尖的清华大学合作,共同进行这一课题的实践,是我们难得的机遇。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保持创新的思维模式,探索创新的合作模式,形成创新的合作成果。第一个合作的五年已经过去,取得了成绩,也暴露了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取得了共识—合作共赢!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相信在第二个五年的合作中,随着改革和创新,双方相向而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会取得双丰收,电子院一定能够完成“十年磨一剑”,以光电芯片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一定能够支撑生态城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mageurl_extend=@/upload/images/2022/10/t_3116115679.jpg,@/upload/images/2022/10/t_311615257.jpg,@/upload/images/2022/10/t_3116219292.jpg,@/upload/images/2022/10/t_3116249725.jpg,@/upload/images/2022/10/t_311632210.jpg,@/upload/images/2022/10/t_3116334720.jpg&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kjjadmin&check_checkdate=2022/10/31 16:01:09&check_reasons=&videourl_extend=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