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聚链·提质·增效 滨海新区细胞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
一、基本情况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蔓延全球,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重大影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外部势力不断针对我国科技领域实施“围堵”和“卡脖子”。为应对突发状况和外部冲击,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滨海新区全面实施“创新立区”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细胞产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聚焦突破一批细胞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京津冀细胞谷”和细胞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二、典型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加强细胞产业链延伸拓展,吸附集聚能力明显提高
1.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落实“坚持制造业立市、打造制造强市”战略部署,以产业链建设为核心抓手,建立“链长制”,以打造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配合打造产业生态,牵头落实“八个一”工作任务,即制定一套工作方案,组建一个产业链专家服务团,培育一批以产业联盟为依托的产业链支撑机构,发展一批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园区载体,实施一批产业链重点项目,梳理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套产业链专属政策组合包,精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依托龙头企业吸引产业聚集壮大。依托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和市场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强化以链招商,打造全产业链条。构建“龙头拉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产业梯队,积极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形成以康希诺为代表的现代疫苗产业,以中源协和为代表的干细胞产业,以合源生物为代表的CAR-T免疫细胞产业,以凯莱英-瑞博生物为代表的小核酸药物产业,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基因检测产业等全产业链条。形成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为代表的“生物设计+自动化合成+高通量筛选+测试评价+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从前端基础研发、中端应用技术开发到后端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布局。依托合成生物技术、细胞存储和基因检测技术,辐射带动医药、食品、绿色化工等上下游产业800亿元。推动生物制造业进步,以日趋强大的自主供应链取代国外脆弱的供给链,逐渐摆脱对外依赖性。
3.打造有主题有灵魂的创新集聚区。围绕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区、科技部“百城百园”建设任务,立足新区生物医药基础优势,前瞻谋划新区特色未来产业,重点布局创新疫苗、小核酸药物、干细胞、免疫细胞等未来产业领域,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生物制造谷”等特色载体方向,重点优化经开区、高新区两个“细胞谷”试验区建设,重点打造“一室、两基地、四中心”创新体系,即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细胞工程创新中心、细胞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细胞及外泌体工程研究中心,构建集细胞存储、研发、质控、制备、流通、应用为一体的细胞治疗产业链。
(二)构建高效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1.充分发挥重点平台带动作用。依托中国医学科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形成细胞产业发展的基础核心支撑,新成立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筹建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天津市细胞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构建了“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创新中心技术创新+工程中心应用创新”的创新体系,聚焦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脑科学等颠覆性前沿技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采用“揭榜挂帅”方式进行科研立项,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2.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突破。3个一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获得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许可50余项,累计获得新药证书、医疗器械注册证及临床试验许可证800余项。康希诺单针新冠疫苗克威莎被纳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经国家获批同意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四价脑膜炎疫苗曼海欣首批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正式在国内上市销售。合源生物CAR-T细胞治疗新药关键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以航天泰心纯国产人工心脏“火箭心”获批上市。
3.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力推动高企倍增计划实施,建立“雏鹰—瞪羚—领军”梯度培育体系,推行创新积分制试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出台“海河英才”“人才服务证制度”等多项支持政策,从创业扶持、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多方面给予一揽子人才政策支持。向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生物制造产业(人才)联盟下放19项人才项目评审认定推荐权,支持“盟内事、盟内办”,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业项目落户新区。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营造良好产业创新生态
1.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将高新区纳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将国家自创区和国家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互补叠加,推动《天津市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建立自贸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实行细胞治疗先行先试,筛选细胞治疗病种,开展小范围试单,摸清细胞治疗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全流程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试制度、试标准,为后期大范围先行先试奠定基础。
2.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融合机制,“投早、投小、投科技”,成立天津中科海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凯莱英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金等10余支基金,覆盖从研发到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支撑体系。
3.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政企医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医疗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组织企业与第五中心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等国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医工结合对接活动,以临床应用促进技术或产品迭代发展。搭建科技资源整合协同、技术供需多层次对接、技术价值多方式评估、技术交易专业化支撑、科技服务多样化供给的全流程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政府、大学、研究院所、企业、医院等科研节点融合创新。
三、下一步工作
1.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以国家战略和重大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提升创新平台布局,聚焦创新疫苗、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前沿领域方向,充分发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在原创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大力度,打造前沿技术策源地,打造“细胞谷”“生物制造谷”等创新集聚区。
2.健全金融支撑体系。组织金融机构针对生物医药等重点企业开展摸排融资需求、强化银企对接、深化金融服务、扩大信贷投放等工作。持续提升融资担保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生物医药产业。
3.全力构建创新生态。创新“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技术需求”“在链龙头企业应用场景+科技企业技术优势”对接模式,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问需于企,以用立业,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医疗机构联合组建医工协同创新联合体,以临床应用促进技术或产品迭代发展。突出“补链”保供给,突出“强链”增实力,突出“延链”促升级。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局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
联系方式:022-667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