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滨城科技创新阶段性成效抢眼!
发布日期: 2022-08-26 14:59      来源: 津滨海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时间指针回拨至2020年,彼时,滨海新区制定印发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在7个方面提出了24项具体工作举措,构建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如今,2022年已进入“下半场”,《三年行动计划》进入冲刺阶段,滨海新区通过大力实施创新立区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以政为引、以用为立、以转为要、以企为主、以人为本,加快建设科技强区,各项重点任务均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工作重点指标显著提升

    根据区科技局提供的数据,近三年来,滨海新区科技工作重点指标得到了显著提升。以企业数据为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独角兽企业分别提升至3922家、3722家、2117家、158家、120家、8家,同比增长分别为17.1%、20.5%、50.5%、14.5%、11.2%、100%。

    除此之外,滨海新区其他科技工作数据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3.25%提升到3.62%;技术合同交易额从372.2亿元提升至459.77亿元,同比增长23.52%;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从518家提升至531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从1.08万件提升至1.3万件;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8项,天津市科学技术奖163项;完成2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战略性科技力量不断强化

    发展战略性科技力量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所在,滨海新区自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持续增强自身实力,取得了喜人成效。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全球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成立COMSATS工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中比合成生物学联合中心等国际联合中心;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129项,在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技术等关键底层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年产卫星可达200颗以上的卫星柔性智造中心”在天津航天基地建成并启动试生产工作……这些都是滨海新区战略性科技力量持续提升的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滨海新区一“心”三“室”的建设实现了厚积薄发。一“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持续发挥科技创新“领航员”作用,新一代超级计算项目按计划完成目标。三“室”(海河实验室)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细胞生态3个领域海河实验室“核心”纷纷落户滨海新区,实现了高质量的启航。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近三年来,滨海新区围绕重点产业,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让科技创新的火花在这片沃土上集中绽放。在此期间,“细胞谷”“生物制造谷”“信创谷”“北方声谷”也逐步成长为滨城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在各自领域中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探索前沿科技,延伸产业链条。

    据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如今,滨海新区的“细胞谷”建设已步入快车道,两个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并逐步建设了“一室、两基地、四中心”创新体系。康希诺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作为国内唯一单针新冠疫苗,被纳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康希诺四价脑膜炎疫苗“曼海欣”首批产品正式在国内上市销售;合源生物的一类新药CNCT19细胞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审批及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生物制造谷”建设有序推进,目前,滨海新区已拥有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并且吸纳了中科复星生物产业基地项目等15个重点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构建了“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创新中心技术创新+工程中心应用创新+生物制造谷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信创谷”建设取得新进展,滨海新区信创产业已集聚了以麒麟、飞腾、曙光、360等一批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信创领域上下游企业千余家,产业规模超过560亿元,率先实现了从“IT基础设置—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安全—信创+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北方声谷”建设取得新突破,科大讯飞智汇谷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服务模式。累计落户企业259家,其中科技型企业100余家,累计产值超100亿元,纳税超10亿元。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有序推进
    新型研发机构一直被比喻为拥有着“四不像”体制,即“不像机关,不像高校,不像企业,不像事业单位”,但却肩负着把科技成果推向产业化的重任。作为完善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与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息息相关。

    新型研发机构一直被比喻为拥有着“四不像”体制,即“不像机关,不像高校,不像企业,不像事业单位”,但却肩负着把科技成果推向产业化的重任。作为完善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与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息息相关。

    谈及滨海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成绩,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如数家珍: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在新区孵化聚集企业100余家,研究院三大技术平台服务行业客户300余家,运营公司估值总计约8亿元;浙大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孵企业110余家,累计申请知识产权280余项,累计产值超14亿元;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孵化企业飞腾公司3款CPU入选“中国品牌日国货新品”;北大滨海研究院孵化的云圣智能公司获得“新基建产业独角兽TOP100”,公司估值超过10亿元;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吸引社会融资3.97亿元,技术授权及孵化企业总估值超过31亿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获批成为天津市唯一一家生物医药智能化产业创新中心。

    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滨海新区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10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有效实现了科研院所向“四不像、四位一体”新型研发机构的改革。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凸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与能力,滨海新区多措并举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出台了《滨海新区关于加快新动能引育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措施,建立高企培育台账,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形成“遴选一批、入库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的国家高企培育机制;还建立了“雏鹰—瞪羚—领军”梯度培育体系,有效增强了滨城企业的创新效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95%以上,使得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愈加突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深化

    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滨海新区科技领域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目前,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获评首批市级大学科技园,30余个创业团队相继进驻,“校区+科技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初显成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滨海)石化产业研究院落户科技园,2022年9月将迎来首批师生,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源头体系在科技园初见雏形。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北塘中关村科技园中心法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陆续投入使用,已在科技园形成集知识产权创造、审核、运用、服务、保护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量身打造了知识产权保护“屏障”。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也积极整合海河基金、中小企业担保中心、银行机构力量,设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产业基金,针对企业在各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打造立体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由“种子期”跨越到“成熟期”,打造科技金融支撑体系。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滨海新区编制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制定了《滨海新区推进创新立区、打造自主创新升级版若干措施(试行)》及相关实施细则、《关于新型研发机构深化改革指导意见》《滨海新区进一步支持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一系列措施。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滨海新区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三年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还建设了总量50家的科技企业上市资源库,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规模100亿元的天津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也落地于此。现如今,滨海新区注册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已超过60支,科技型上市企业达到30家。

    此外,滨海新区还积极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打造“鲲鹏计划”升级版,建立“人才点餐、新区配餐”机制,落实滨城人才服务证制度,持续加强人才服务,累计引进领军人才1171人,引进学历型人才57794人。

    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滨海新区将在此基础上,巩固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确保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圆满完成。(记者 牛婧文 报道 贾成龙 摄影 部分图片由区科技局提供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kjjadmin&Check_CheckDate=2022/8/26 15:01:21&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