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访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 高台起势 打造人才高地创新策源地 ◎本报记者 乔 地
发布日期: 2022-03-15 09:15      来源: 科技日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创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落实科技政策、推动创新发展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中部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省会,郑州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他表示,要“聚力聚能 当好推进‘十大战略’排头兵;高台起势,打造人才高地创新策源地”。

    数字郑州建设作为科技创新总引擎

    科技日报记者:去年以来,河南省委作出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部署,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放在首位,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着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我们注意到,郑州市站位全局、担当使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郑州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首要支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调整,请问郑州是如何落实省委部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创新策源地,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的?

    安伟:在科技创新方面,郑州市首先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构建高水平创新总引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智时代,基于数字化的创新是新时代科学技术创新的显著特点。

    我们把数字郑州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工程、基础工程、骨干工程,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总引擎,以“优政、惠民、兴业”为方向,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要以“互联网+督查”为抓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政令“一键智达”、监督“一览无余”、绩效“自动生成”,倒逼政务效率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作风转变;以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构建政务网、物联网、视联网“三网融合”、高效泛在的“一张网”,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积极建设国家级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算力枢纽节点城市,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和“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网络安全、区块链等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布局“元宇宙”应用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增强创新发展的数字牵引力。

    以中原科技城建设为重点,打造高水平创新主平台

    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郑州市以中原科技城为引领,规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大力推进国家超算中心应用,加快建成“中原之光”、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请问,郑州是怎样积极争取和承接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在若干领域形成服务国家关键技术攻关的功能和条件?

    安伟:以中原科技城建设为重点,打造高水平创新主平台。现代科技创新是跨界融合、多元集成、互动开放条件下的创新。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水平的载体平台。我们抢抓河南省委推进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振的机遇,对标国际水准、国内一流,高起点规划总面积260平方公里的中原科技城,完善基础配套,打造最优环境、提供最优服务,建设与科技创新功能布局、科技人才聚集发展、科创活动规律相适应的城市场景和社会功能,走好开放式创新之路,积极引进大院名所、科技型“头部”企业、省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团队,构建“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格局,打造集科研、转化、产业为一体的科学城。

    集聚创新生力军 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

    科技日报记者: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青年人才是最活跃的创新群体,是创新的生力军。郑州市在以青年人才创业行动为牵引、集聚充满活力的创新生力军方面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安伟:为进一步优化提升郑州的人才政策,市里设立了100亿元的青年创新基金,高标准布局建设一批青年创业园,配建30万套人才公寓,打造青年人才“拎包入住”“拎包办公”的服务模式,全面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让郑州成为青年人和各类优秀人才追逐梦想、实现价值、心所向往的城市,实现今年引进大中专学生和各类高级人才20万、五年达到100万。

    科技日报记者: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郑州市是如何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当龙头的?

    安伟:我们将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基金,鼓励规上企业打造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活动的“四有”企业,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创新合作模式,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争取3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达到8500家以上,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加快提升、三年内达3%以上。以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为突破,培育高水平的创新主体。全力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在郑高校、科研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多方联手、整合资源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积极融入省实验室体系,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

    创新体制机制 大力弘扬创新文化

    科技日报记者:推动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创新体制机制,更大程度释放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厚植高水平的创新生态方面,郑州市有何措施?

    安伟:我们将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探索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择优”“绩效考核”等科技项目管理和组织方式,大力度为科技人员“松绑减负放权”,为重大科技专项攻关提供保障。依托金融岛实施“基金入郑”行动,健全投、保、贷、补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金融支撑。高标准打造智慧岛“双创”服务模式,规划建设20个小微企业园,为科技人才团队提供低成本、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

    科技日报记者: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增强高水平创新的主动性和历史自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在伟大的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共识。请介绍一下郑州市在这方面的考虑和举措。

    安伟:中国5000多年历史文明中,有350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都在河南,在科技创新上河南有着长期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辉煌历史。我们将从历史文化中挖掘创新因子、创新精神,汲取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大力弘扬“包容、多元、融通、开放”的创新文化,大力弘扬“勇于试错、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爱国奋斗”的企业家精神,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支持市场主体、鼓励创新发展、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环境,不断激发出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动力与活力。

    采访即将结束时,安伟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安全则是发展的根本和前提。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强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防洪排涝工程和公共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强化社会安全教育,促进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整体提升,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本质安全城市,进一步夯实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创新策源地建设的基础,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本报记者 乔 地&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kjjadmin&Check_CheckDate=2022/3/15 9:15:41&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