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华 凌 “十四五”期间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将这么建 |
“十四五”开新局
“到2025年,北京‘科学中心’建设将取得新进展,‘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创新生态’营造形成新成效;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11月24日,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提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期。由此,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引擎的目标。
《规划》强调“四个着力”突出“四个坚持”
据了解, 《规划》提出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强调“四个着力”,即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着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并且,《规划》突出“四个坚持”原则,即坚持使命引领、自立自强,始终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集智攻关、协同突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支持跨学科、跨领域深度协同攻关,协调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整体优势;坚持先行先试、服务为本,充分发挥中关村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下大力气破除制约障碍,围绕人才第一资源以及各类创新主体发展需求,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五子”联动、一体推进,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第一子”地位,加强与“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形成正向叠加效应。
围绕“三大核心板块”部署实施重大任务
《规划》围绕“三大核心板块”部署实施重大任务。对此,许强表示,未来,北京将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战略科技力量,充分体现“北京担当”。举措包括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持续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原创性基础研究、空天科技等重点领域研发,共性技术平台等原创性、关键核心科技攻关。
据介绍,北京将围绕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聚焦产业新动能培育和全域应用场景构建,更好体现“首都特色”。一方面,通过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产业领先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先进智造”产业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等,加速培育高精尖产业新动能;另一方面,将通过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构建公共卫生安全科研攻关体系、实施科技冬奥专项计划等,促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北京还将围绕国际化特点和需求,聚焦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以及开放创新生态营造,体现“高水平改革开放”。在重点区域创新格局优化提升上,将在“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发力;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上,要增强国际化人才吸引力度,加大青年人才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在创新生态构建上,将探索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国际合作新路径,构建高质量的开放创新环境;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要把中关村打造成为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深化政府科技管理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支撑作用,优化惠及创新主体的营商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局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
联系方式:022-667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