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十三五”科技体制改革速写 激发内在动力 中国科技巨轮勇毅前行 本报记者 刘 垠
发布日期: 2021-01-05 08:28      来源: 科技日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

    五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

    五年来,我国实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五年来,科技领域捷报频传,量子信息、铁基超导等科学前沿领域斩获重大成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相继建成运行,载人航天、移动通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

    数字的背后,彰显了创新驱动发展释放的巨大能量和改革驱动创新激发的强劲潜能。

    “十三五”圆满收官,科技体制改革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在此前国新办召开的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给出了答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形成了从法律、政策、措施到行动的完整落实体系,进一步释放了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巨大潜力。

    聚焦国家战略急需

    构建科技应急体制机制

    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

    这五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破坚冰、涉深水,对多年制约创新的老难题动真刀,基本覆盖了“人、财、物”等科技创新活动的方方面面。

    2015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明确部署到2020年前要完成10方面143项改革任务。而今,依照这张科技体制改革的“施工图”,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和评价激励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说到改革的最新成效,就不得不提到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完善科技攻坚和应急攻关的体制机制和组织体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充分体现了战略科技力量的硬实力。集结全国优势科技力量,我国以“揭榜挂帅”方式高效组织疫情防控科研攻关,聚焦抗疫一线的研发需求,不设门槛,充分赋权,限时攻关,不同路径多支团队同步推进,为临床救治、疫苗研发、快速检测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如今,针对新冠肺炎自主研发的诊断试剂、治疗方案和药物已被广泛应用。目前,我国5条技术路线14个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其中3条技术路线5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成果转化量质齐升

    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主线。

    科技重大专项成功收官,新药创制、核电等取得重大成果;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5G、人工智能等加快应用;21家国家自创区和169家高新区成为地方创新发展“领头雁”,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8.1万亿增长到12.2万亿,五年增长超50%……

    五年来,我国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绩抢眼,与此同时,加快建立科技、产业、金融快速连接通道,做出设立科创板等重大制度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技术交易市场已超1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2万亿元,为2012年的3.5倍;设立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上市企业达到197家,总市值约3.1万亿元。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五年来,我国形成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出台若干政策细则,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

    值得一提的是,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不少于50%奖励科研人员的政策,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仅2018年,3000余家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达67.6亿元,同比增长44.9%。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放权减负激励同步推进

    近年来,围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动力,相关部门分类施策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比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与实施比例占到75%,其中牵头的占比25%;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150%提高到175%。

    不仅如此,在落实科研经费“包干制”、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科研单位自主设岗等方面,我国形成了一批措施给力、操作性强的典型案例。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我国推动44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扩大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

    创新驱动实则是人才驱动。激发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历来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五年来,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设计和改革方案,强化放权、减负、激励,科研人员获得感和积极性显著增强。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成效斐然,国家信息中心调查显示,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的群众获得感评分达94.58,在各项简政放权举措中名列前茅。

    此外,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更加灵活,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研骨干实行年薪制,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以解决“唯论文”“SCI至上”等问题为突破口,破“四唯”行动在科技、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成效初显。

    激励约束并重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五年来,本着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我国出台一系列硬招实招,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学术生态。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15年的376万人年增长到2019年的480万人年,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速涌现。

    具体而言,完善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管理制度,在出国、兼职、离岗创业等方面不简单套用行政人员的管理方法;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改革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出台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硬核措施;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七项行动,推动解决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问题;改革完善院士制度,推动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导向。

    在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的同时,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和公开曝光,推动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

    科技部等20个部门联合出台《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43个部门建立了联合惩戒机制,建成覆盖全国的科研诚信信息系统。2020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科技部第19号令《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明确将“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列入违规行为,之后,针对评审请托行为亮出了更加具体、明晰的刚性处理措施。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为“人的创造性”服务

    五年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深入推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被重塑。直面科技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老难题,我国将分散在各部门近百项科技计划优化整合为5大类,建成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将项目管理交由专业机构负责,强化了资源统筹和战略聚焦。

    备受各界关注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也亮出了直击痛点的硬核举措。比如,简化预算编制,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加大人员绩效激励的力度;科研管理“绿色通道”试点完成总结评估,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受到普遍好评;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经费更好为“人的创造性”服务。

    五年来,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的“组合拳”释放出科技创新的强大活力,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各类创新主体充满内生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科技体制改革落实还不平衡不到位,相关领域改革协同不足,一些深层次制度障碍还没有根本破除,还需进一步攻坚克难。

    展望“十四五”,坚持“四个面向”,我国将以建设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谋划部署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为跻身创新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完备的体制机制保障。

    (科技日报北京1月4日电)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本报记者 刘 垠&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kjjadmin&Check_CheckDate=2021/1/11 8:28:59&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