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最新文件

滨城科创区升级加力打造“北京研发 天津转化”新高地
发布日期: 2024-11-05 09:24      来源: 区科技局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2023年10月,滨海新区印发《滨城科创区建设方案》,高标准建设滨城科创区,打造“一核一区一带N园”空间布局,并与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印发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华苑科技园建设子方案形成“一主二子”分层部署。方案实施以来,各部门围绕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核心承载地、产业创新策源地、科创改革先行地三大发展定位,全力推动滨城科创区打造“北京研发 天津转化”新高地。一是加强津滨双城协同,共同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核心承载地。试行“一核”“一区”提级考核,打造逸仙智创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华苑科技园等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主阵地。推动华苑科技园获市政府批复,首批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发展布局,强化“津城”“滨城”双城协同发展。明确天开华苑园先导区,整合新动能大厦、中电科创园、BPO蓝海科创园、精工科创园、360科创园和新奥产业园可用载体面积达到78万平米,为承接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载体空间。今年2月以来,天开华苑先导区已引入以赛迪半导体、原然生命、国研时代、岩层智控等为代表的高成长科技型企业215家,其中引入京冀地区企业40家,占比18.6%,符合天开园主导产业企业142家,占比66%;在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中增速明显,新质生产力集聚初见成效。二是推进京津科创协同,着力打造产业创新策源地。今年5月以来,滨海新区同工信部火炬中心、怀柔科学城、丰台区等签署一系列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协议,充分借重北京科教资源丰富、成果富集的优势,发挥滨城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配套优势,吸引北京创新项目来滨转化产业化。滨城科创区“一核”—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加紧建设我市首个成规模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定制化等特色,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打造多种层高和面积厂房,同时兼顾生产和研发需求,17.4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年底前陆续投入使用;首批进驻的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定制天车和首批3D打印设备正在安装调试9月展业试运行。今年上半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新增企业超360家,累计为1000余家北京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三是探索先行先试举措,围绕关键环节构建科创改革先行地。打破专利转化传统路径,推动精源微电子等5家企业以先使用后付费模式与高校开展合作。打通关键领域成果转化全流程,助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构建“科研转化-临床研究-CMC生产-质控评价-材料供应-产品应用等全流程转化生态体系推动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创新中试熟化技术成果推广转化模式,开展创新技术产品研发。首创技术经理人培养新体系,打造数字科创服务平台和展交中心,试点构建滨城特色技术转移专业培训体系,形成以“培训+考试+实操+绩效”的综合认证职业化发展模式,已培养50名实操型技术经理人,已促进成果转化交易近千万元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 是否继续?